正在加载数据...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拓宽社会各界有序参与政协协商的思考

文章来源:贺州政协 作者:梁 海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点击数:1,849 A- A+

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专门协商机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作出的新的综合性定位,鲜明标识了人民政协的民主性质、协商特征和专门属性,综合承载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职能定位、制度定位和工作定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趋于多样,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身愿望诉求的要求日益强烈。面对这种情况,迫切需政协这个协商机构提供平台,让社会有关各方的利益诉求得以表达,政治参与愿望得到满足。

目前政协在拓展社会各界有序参与政协协商的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门协商平台还未开放。目前政协协商是相对封闭的,外界对这一平台也认知有限。在实施过程中,把协商活动框在政协与政府职能机构协商的框架内,参与成员主要局限于政协委员代表和政府各职能机构代表,普通群众无从知晓、也不能直接参与协商,这造成了政协协商和普通群众存在脱节。协商内容方面,普通群众甚至能参与协商的政协委员对协商议题不能直接左右;在协商开始前,参与协商的政协委员或群众对协商的内容也无从知晓;协商平台和群众、政协委员都无互动性,这是造成社会大众对政协协商的认知程度不高和评价较低的主要原因。

二是缺乏协商氛围。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部分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协商民主认识不足,在协商过程中表现过于强势,缺乏与委员平等对话交流的意愿,政协委员在协商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造成主动参与、配合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思想上有顾虑,在协商过程中表达意见建议时轻描淡写。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对协商平台提出的协商意见敷衍了事,表面应付,挫伤了委员参与协商的积极性。由于缺乏协商氛围,造成了“假协商”、“被协商”。

三是联系群众渠道不够畅通。政协组织委员在参与平时调研、视察、协商等活动时,只有少数相关积极参与,多数委员存在着“帮忙不添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政协委员参与协商实践的覆盖面不广,对群众需求把握不精准。虽然鼓励和支持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但现实中,每个政协委员都有本职工作,基本做不到对群众工作的覆盖,而真正关心并想参与的群众却无法参加。出现了“关心协商议题的,没法参加协商,参加协商的不关心协商议题”的现象。

针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着力搭建更开放、更务实的协商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提到: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做为政协组织,应着力搭建好更开放、更务实的协商平台,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政协协商活动中来,推动政协工作向社会延伸,让委员参与社会协商,让群众在政协说话、发表意见。探索以“平台开放、人员开放、流程开放”为核心的开放式民主协商新模式,扩展协商范围,积极推进政协协商平台打造为开放务实与人民群众很亲很近的协商民主平台,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思维,善于倾听各方面意见,容纳社会各界不同的观点,广泛汇集各方面的智慧,做到“有事好商量”更要做到“有事能商量”。

与此同时,政协也应积极适应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构建互联网思维,依托移动终端和各类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赋能协商平台、提高平台开放性参与度,推动信息化协商与履职工作融合发展。

二、着力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建设,营造更好的协商氛围

着力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的建设,加快形成“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良好氛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最鲜明的底色。要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弘扬团结合作、平等相待、兼容并蓄、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等政协协商文化,少一些照本宣科、多一些畅所欲言。以协商理性营造专门协商机构的文化氛围、以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营造协商公平氛围。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使社会各群体中的意见、愿望和诉求通过政协的渠道得到系统、完整的反映。积极营造环境宽松、和谐的协商氛围,引导群众说真话、说心里话,让协商各方愿意说掏心窝的话。以更加平等、开放和尊重的心态对待各界别的民意,及时反映利益诉求,与社会各界开展积极互动,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广泛协商建言。

三、进一步扩大委员联系群众的覆盖面,扩大群众有序参与

在政协委员中扎实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履职方向把得更明。政协委员意味着一种责任、一份担当,对群众冷暖的深切关注是本职责任。协商要更加靠近我们的百姓生活,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政协委员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调研方式方法,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政协组织也要进一步完善“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工作机制,推动政协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拓展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方式,拓宽群众合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担负起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的责任,促进政协工作更加“接地气”。在委员履职考核中,将扩大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作为委员履职考核内容之一,提高委员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推进、组织、引导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作者:民建贺州市委会秘书长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X
贺州政协
微信公众号
贺州政协
委员履职通APP
X
贺州纪检监察
信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