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进一步健全界别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文章来源:贺州政协 作者:曾 志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点击数:1,787 A- A+

近年来,贺州市政协把界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搭建履职平台、创设活动载体、健全制度机制为抓手,探索体现界别特色优势的协商方式和履职形式,更好发挥了界别在政协工作中的作用。

一、相关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试点建立委员活动中心“委员之家”。为进一步搭建委员联络平台、加强界别建设,切实改变“年委员、季常委”的状况,市政协印发《建设“委员活动中心”“委员活动之家”方案》,形成了覆盖各个界别和310余名委员的界别工作微信群,发出了“我是政协委员,向我反映情况,向我表达诉求,向我建言献策”的倡议。界别大会发言、界别提案数量和质量显著攀升,协商议政、集中学习和团结联谊活动频次显著增加,委员主体作用进一步彰显。

(二)积极打造界别活动载体。针对委员组织化程度不高、界别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市政协以自治区、市、县(区)三级政协委员为主体,坚持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督促指导、市政协专委会对口联系、县(区)市政协联动开展的工作机制,选准主题相对集中地开展学习研讨、视察调研、议政建言、社会服务等活动,并举办建言献策会,集中交流界别活动成果,“征、提、督、评”一体化推进,推动了界别委员组织化、界别活动常态化、界别成果精品化。

(三)不断健全界别工作制度机制。为适应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贺州市政协把界别建设和委员队伍建设纳入政协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制度,明确了联系对象、联系内容和联系方式;建立了界别组工作交流制度,每年工作交流会,汇报各界别组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和议政成果,各界别组的交流材料作为创新性工作成果评选的依据。此外,为激励界别工作创新,还将界别大会发言、界别集体提案、界别特色协商活动等纳入政协创新性工作成果创评。

二、界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委员界别意识不强、界别代表作用发挥不够。一些政协委员与所属界别群众缺乏沟通联系,参加会议、开展调研、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多以个人名义进行,缺乏鲜明的界别意识。目前贺州市政协各界别中,民主党派、无党派界别组织化程度较高、界别意识较强;文艺界、教育界、医卫界、宗教界、农业和农村界等界别专业色彩和行业色彩浓郁,也具有一定的界别意识;社科界、科技界、经济界、工商联界等人员构成比较分散,界别意识相对较弱。

(二)界别委员参与度不高、整体效能偏低。界别作为政协的基本组织单位和活动单元,在政协履职工作中的整体效能仍然偏低,比如中共界别委员多为职务性安排,多担任单位正职,界别活动较难组织,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界别协商频率偏低、界别社情民意信息较少,真正意义上的界别调研、界别学习等活动不活跃、不经常;虽以界别名义提交提案、进行大会发言,但仍局限于界别中的活跃分子,其他委员参与度不高。

(三)界别工作规范化程度不高、保障不力。在政协各项履职活动中,除提案工作有定量要求外,对发挥界别作用仍然以动员为主,或根据协商议题交任务、压担子,缺乏明确的定性定量工作要求。对界别与专委会、界别与委员之间的关系,缺乏清晰的界定和规范。界别召集人权责不清、动力不 足,很大程度上靠召集人自身的热情、觉悟、能力和资源开展工作,既缺乏必要的组织依托,也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撑和服务保障。

三、健全界别工作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一)理顺五重关系,让界别工作“顺”起来。一是理顺界别工作与政协全局工作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界别+”理念,积极开展界别调研、界别视察、界别发言、界别协商、界别社情民意信息、界别学习、界别联谊等活动,把发挥界别作用体现到政协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界别活动的频率和节奏,着力在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提高实效上下功夫。二是理顺界别与专委会的关系,进一步健全专委会联系界别制度,明确各自职责,使专委会成为开展界别工作的重要依托,促进界别支撑作用与专委会基础性作用交互发力。三是理顺界别与委员的关系,通过丰富多彩的界别活动增强委员界别认同感和界别凝聚力,真正使界别整体功能和委员主体作用同时得到有效发挥。四是理顺界别委员与界别群众的关系。政协委员应自觉加强与本界别群众的联系,切实发挥界别代表作用,使界别群众中分散、零碎的意见建议得到系统表达。五是理顺界别与委员所在单位的关系。一方面,鼓励界别召集人利用行业资源和影响力,顺时应势组织具有政协特点和界别特点的履职活动;另一方面,政协组织要主动与委员所在单位搞好沟通协调,争取理解与支持。

(二)坚持分类施策,让界别工作“活”起来。不同界别的组织基础、人员构成不同,在履职方式、承担功能上必然有所不同,因此发挥界别作用应分类施策,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中共界别应聚焦思想政治引领,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影响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工作。党派团体界别应重点用好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更好发挥团结合作和协商议政作用;政协组织也要完善机制、搭建平台,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专业界别应聚焦专业领域,发挥自身所长,着力在“专、精、深、新”上下功失,努力在建言资政中彰显专业优势和智库作用。民族、宗教、台侨联等界别,应强化团结统战功能,密切与所属界别群众的联系沟通,积极反映界别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

(三)完善制度机制,让界别工作“实”起来。界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必须有渠道、有载体、有抓手。要切实加强对界别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界别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一要健全界别联系制度,深入落实主席会议成员、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制度,为更好开展界别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健全专委会联系界别制度,统筹谋划推进界别履职活动。二要规范界别召集人制度,规范召集人产生、调整程序,由党派团体构成的界别,其召集人一般应为党派团体负责人;其他界别召集人,由市政协党组提名、界别委员推举、市政协主席会议协商产生。各界别召集人牵头组织开展本界别的各项活动。三要强化服务保障机制。政协机关作为保障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神经中枢”,要明确责任,改进作风,把“委员之家”活动纳入专项经费预算,建立健全界别联络机构和委员联络机制,切实搞好协调联系和后勤保障服务。

(四)精塑活动品牌,让界别工作“亮” 起来。一要精准选题奏响界别履职大合唱。聚焦助推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点工作,精心组织“界别活动月”活动,打造“建言献策会”议政品牌。“征、提、督、评”一体化开展“政协提案月”活动,充分发挥界别在集体提案征集、督办、评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激活政协工作的“源头活水”。二要精深建言奏响提质增效主旋律。界别履职既要丰富形式,更要以质取胜,不断提高建言质量和工作质效。要坚持学习培训、履职管理、鼓励激励同向发力,不断强化界别意识,增加界别的黏合性;充分发挥界别召集人的牵头作用、界别联络员的纽带作用,抓好各项界别工作任务的落实。三要丰富载体放大界别好声音。用好“贺州政协”微信公众号等现有载体,广泛宣传界别履职的生动实践和工作成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发挥界别微信群、手机APP在开展远程协商、汇聚界别意见、发出界别声音方面的独特作用。

作者系贺州市林业局办公室干部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X
贺州政协
微信公众号
贺州政协
委员履职通APP
X
贺州纪检监察
信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