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贺州市城区公厕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第046号】
为把贺州建设成生态旅游宜居城市,方便市民生活,美化城市环境,政府应重视公厕等公共卫生设施的规划配置、建设标准和质量管理。
一、现状和问题
1、公厕数量严重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地级贺州市是在原来县级贺州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县级市当时缺乏规划,导致老城区在主街道、背街小巷和大部分住宅小区内很难找到公共厕所。市区现有的22个公厕(包括移动厕所)基本集中在建设中路、 向阳路、前进路、育才路和老车站一带,还有就是在政府广场和江滨路,总体数量较少。城区内的贺州大道、城西大道、鞍山路、龙山路、东环路、太白路、建设东路、姑婆山大道沿线基本看不到公共厕所。由于缺少公厕,使得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出行十分不便,更有甚者,一部分行人在内急的时候只得在广告牌下、树底下和居民楼道、阳台下解决,这些本该是公共场所被迫为“天然公厕”,既影响了城市形象,也让居民怨声载道。
2、厕所设施不配套。现有的一些厕所,硬件设施不完善,有的没有照明灯,市民晚上如公厕十分不便;有的厕所没有标识,行人不易寻找。
3、厕所卫生监管不到位。有的地方虽然有公共厕所,但是卫生条件太差,粪便堆满坑,尿液遍地流。肮脏的公厕卫生,一方面令人难以如厕,另一方面,霍乱杆菌和痢疾杆菌极易通过粪便尿液传播,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二、建议:
1、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公共卫生设施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针对现实情况,组织力量,面对社会,多渠道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技术征询等工作,尽可能详实的了解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决策,完善公共卫生设施的布局,提高公共卫生设施的功能和服务水平,力争早日使公共卫生设施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适应和匹配。
2、制定《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划》。应该对市区公共卫生设施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布局,公共卫生设施的密集度应根据人口流动情况而定,繁华街道应该多建一些,人流量较少的地段可能相对稀疏,必须保证每个主要路段和住宅小区至少有一个公共厕所。对于城东新区在建设中的街道,一定要规划好公厕的建设布局和用地。
3、加强公共卫生设施的管理和维修。一是对市区现有设施不完备的公厕应加以改善,完善配套设施,确保每个厕所都有照明灯和冲水、洗手的设施,完善通风设施,保持厕所内空气流通。二是加强对公厕的管理,做到有专人每天进行清扫维护,保持洗手池、地面、大小便池和纸篓的清洁,做到无积水、无尿垢、无污物、无异味。定期检查公厕卫生,凡是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处罚并且责令整改,确保公共卫生设施的干净卫生。三是在厕所内张贴宣传警示牌,通过宣传的方式提高公众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
4、公厕标识应该健全。公厕的标识应该处于明显的位置,方便人们寻找。
5、加强对居民的文明卫生教育。开展广泛的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公民道德意识和文明卫生意识,号召做文明市民、环保市民,自觉维护公厕卫生、爱护公共设施,做到文明如厕。
6、提高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水平。在主干道要建设标准冲水式公厕,力争达到星级标准,做到一厕一景。在次干道、公交车站枢纽、大型商场、菜市场和老旧小区内建设实用兼顾美观的现代化公厕。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可以考虑摆放移动式公厕,以达到拾遗补缺的效果。
7、鼓励开放单位内部厕所。一是开放机关单位内部厕所。二是开放餐厅、商超、加油站、企业等单位的内部厕所。此外,政府可以考虑给予向群众开放内部厕所的单位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补助。从各个方面促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城市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早日解决老百姓及游客如厕难的问题。
8、房地产开发应建设配套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议政府出台政策,要求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之前,在项目所在地建设符合要求、设备完善的公共卫生设施。这一举措既能使房地产开发商有机会回馈社会,又能使项目周边居民受惠,同时还能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可谓一举三得。
上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建设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的建议[ 12-01 ]
下一篇:关于提高项目前期效率 加快项目建设进程的建议[ 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