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城紫黄金”闪耀乡村振兴路 ——记市政协委员楼应莲
紫茶,是一种野生紫色茶叶,茶树芽叶中花青素的含量较高时叶片呈现紫红色。贺州市政协委员楼应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借助科技赋能,让紫茶从众多茶叶中脱颖而出,使“小叶子”变身大产业,成为推动贺州市群众增收致富密码。
委员示范,带头实现共同富裕。2024年5月20日,纪录片《茶乡沁茶香》系列首篇《神奇紫叶》在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共富经》栏目精彩首播,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贺州紫茶的独特魅力与产业发展之路。而“幕后推手”正是贺州市政协委员、贺州市潇贺古道特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应莲。她强化责任担当,率先垂范,提升履职能力,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坚持守正创新,遍寻西南、华东、华南,搜集50000余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尊重茶叶传统古朴制法,经采摘、清洗、摊青、揉捏、发酵、摊凉、日晒等多道传统制作工序,同时孕育出符合现代消费趋势的新风味与新技术,让昔日被遗忘的深山紫茶重新焕发生机,为紫茶品种的传承与发展书写了新篇章,是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其产业覆盖贺州昭平县、八步区、平桂区,涉及第一、二、三产业,提供600多个相关就业岗位,带动600多户农户就业,惠及2230名群众。
科技赋能,让“小叶子”成为大产业。楼应莲的公司有1200平方、年生产100吨以上的标准茶叶加工厂,以及在建总部大楼。想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占有率,离不开科技加持和发展现代化产业的理念。她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深度合作,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姚明哲专家工作站,为茶产业发展汇聚科研力量。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生态技术,实施茶园化肥、农药减施行动,完善生态茶园建设配套服务体系,构建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控体系,实现茶园统防统治,指导低产茶园改造,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全面提高茶园综合效益。作为龙头标杆企业,贺州市茶业协会第一届会长单位,拥有多项发明专利,成功选育并申报“桂紫1号”“桂紫2号”植物新品种权。贺州紫茶乘着“智慧”翅膀,绘出“紫花盛开十里外,茶香已入千万家”的美好画卷。
茶旅融合,携手共促乡村振兴。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适合茶叶种植的高海拔山峦,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宜人,满足紫茶对生长条件与自然环境的严苛要求,同时也是生态休闲、度假养生的好去处,贺州茶旅发展拥有无限可能性,楼应莲以贺州市鼓励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政策为契机,扎实推进茶园标准化、茶园景区化、景观融合化建设,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发展茶旅经济,拉长茶产业链,通过整合有机茶园风光、茶叶加工设施和茶文化建设等具有旅游潜质的元素,探索出一条茶叶和旅游携手并进的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打造全国休闲乡村旅游示范点,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健康融合发展,实现以茶兴旅,以旅带茶的茶旅良性互动。目前楼应莲打造的茶旅融合景点—平桂区鹅塘镇明梅顶潇贺古道茶园即将开放营业,相信一景一色,一茶一味,无不让游客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