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之我见

文章来源:贺州政协 作者:李庆全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5日 点击数:2,037 A- A+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是日新月异的人民政协事业的内在要求。汪洋主席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就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提出“六好”目标。本文就如何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人民政协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科学,是以人民政协为研究对象,是关于人民政协产生、发展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民理论研究工作,对推动政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是人民政协理论发展的要求。人民政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成立70年来,政协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政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多次出台重要文件,总结已有的实践和理论,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了深刻阐述,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推动政协工作进入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政协制度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是更好发挥党的人民政协理论指导作用的需要,树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的需要。

(二)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是提高履职能力建设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要“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建设,既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又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思考。要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重视政协理论、制度和工作的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学习、凝聚力量,创新履职方式,增强政协履职实效,提高政协的整体履职能力和水平。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如何更好发挥职能,迫切需要理论给以具体指导,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近年来,贺州市政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政协民主监督、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履职能力建设。如市政协在广西政协系统创新打造“委员议事议政厅”协商议政平台,并建立配套的运行机制和协商成果反馈机制,实施了民主监督“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制定东融规划、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召开专题研讨、开展协商调研,提出一系列“金点子”,得到了自治区和市级采纳并有效转化。但同时也在履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大的原则有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感到不太明确的问题。如在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政协民主监督、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等方面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配套文件,这些都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制定出台相应的契合实际的举措。

(三)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是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必须立足新方位,担当新使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人民政协积极参政议政,任务越来越重。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专门协商机构、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制度安排的有效运作、更好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如何使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科学社会主义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人民政协必须回答的崭新时代课题。就贺州来说,如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智力密集和人才荟萃的优势助力创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贺州“全力东融”服务;如何组织开展人民政协协商调研,增强建言献策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等等,不仅是实践上的问题,同时也是理论上的问题。因此,只有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才能对人民政协工作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出深入回答,才能以先进的理论指引工作实践,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

二、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建议

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就要紧盯时代之问、实践所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为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努力推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理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不断向前发展的首要前提。政协理论研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发挥理论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根本性、引领性作用。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和政协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政治基础和实践根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坚持创新性,提升理论研究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正确把握研究的着力点,既要继续重视实践对策研究,也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在学习研究中定方位、找差距、立标准、明举措。对新问题作出及时的探索和正确的回答,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要紧密联系实际,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原理,在人民政协制度基础理论研究、特色优势研究、新的使命担当研究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做好事,认认真真琢磨事,用心用情研究事,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作出新贡献。当前,贺州市政协要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理论研究,聚焦全力东融和脱贫攻坚两大主战场,围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政策、体制机制和市场等开展调查研究,助力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推出一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要加快政协智库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市本级研究智力资源,加快筹建具有政协特色的“东融智库中心”,重点研究制约贺州乃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为贺州“全力东融”建管用之言,献务实之策。

(三)突出实效性,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理论研究工作的正确方法。人民政协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走过的70年光辉历程,诠释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政协理论研究要注重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密切跟踪实践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实践性和应用性课题上,放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上,正确回答政协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要立足工作实践,勇于研究和探讨,找到政协工作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找到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广大群众联系的支撑点,为政协组织提高履行职能水平多想一些好办法、多出一些好点子。要认真总结基层政协在实践中探索与创造出来的鲜活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当前,贺州市政协要着眼于全市发展大局,重点围绕政协在服务“全力东融”、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能开展研究;围绕政协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大力推动履职工作提质增效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围绕如何更好地助力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推动贺州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研究,努力把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运用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四)多措并举,形成理论研究的合力。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需要各方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研究合力。党委要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明确要求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把人民政协理论纳入培训计划和教学计划。要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运用政协理论研究会、政协理论研讨会等平台,交流经验,推动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改变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象,促进研究成果在工作实践中多层次、多形式转化和应用。要加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建立理论研究人员信息储备库,发现和培养一批政治能力强、理论功底好、实践经验丰富的政协理论研究人员。加快推进政协新型智库建设,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合作,广泛吸收、吸引专家学者参与政协理论研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作者:贺州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X
贺州政协
微信公众号
贺州政协
委员履职通APP
X
贺州纪检监察
信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