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基层人民政协协商议政质量的几点思考

来源:贺州政协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5日 浏览次数:1,644

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十六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提高协商议政质量的意见(试行)》和《全国政协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办法(试行)》。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会上强调,要坚持把质量摆在政协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加强协商议政质量建设,努力实现从偏重数量和形式向注重质量和效果转变。这就为提高协商议政质量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对于基层人民政协,笔者认为,要提高协商议政质量,需要解决政协委员“懂政协”、“想政协”、“会协商”、“能议政”等方面的问题。

一、“懂政协”是提高协商议政质量的前提

“懂政协”,主要在于能够了解政协、认识政协,知道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基本问题。

一是政协是什么?它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不是决策机关,不是协商主体,而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只有真正搞懂政协这个性质定位,才能做到有纲领可循。

二是政协干什么?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真正搞懂了政协的职能作用,才能真正履好职、尽好责、展作为。

三是政协怎么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作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议政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当地党委同心同德、同频共振。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统领政协一切工作的政治前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和超前眼光,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热点问题,谋事议事、建言献策、助推转型发展。

二、“想政协”是提高协商议政质量的根本

“想政协”,主要在于政协委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政协工作,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真正融入政协组织中。作为基层政协来说,如何提高政协委员的参与积极性,一直是探讨研究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只有充分调动委员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参政议政的热情,政协事业才有可持续的发展。

一是充分认识政协委员的重要性。政协职能作用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主要是通过政协委员的积极参与和履职活动去实现的。没有委员的积极参与,政协工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尊重和保障委员民主权利,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健全委员联络机构,为委员履职尽责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提高政协委员能力和水平。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是指引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积极参与政协工作,勇于担当、服务大局。

三是提升政协委员工作热情。政协要认真组织协调政府部门定期向政协委员通报近期重点工作、难点问题,认真组织好政协委员视察、考察、调研等活动,让委员们真实了解情况,能够知晓上情、熟悉内情、体察下情、了解外情,能够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同时,不断扩大政协委员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只有知情才能激发委员们的积极参与的热情,更好地参政议政。

三、“会协商”是提高协商议政质量的关键

“会协商”,主要在于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政协工作的性质定位,能够掌握和运用协商水平和方法,善于协商,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督在关键处。笔者认为,“会协商”关键要做好以下“三个把握”:

一是把握好个人角色。作为政协委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承担着讨论、协商国家事务的光荣使命,做到胸怀天下,发挥聪明才智,助力决策施政;要正确理解政协是一个政治协商平台,不是决策机关和行政机关,我们建言是助力性、咨政性、建议性的,不是“拍板”,也不是决策;要站位高、格局宽,时时淡化身份标识,避免个人独唱,参政建言时不应当图一时之名,谋一己之私,逞一时之快。要做到合法依章、把握分寸,协商以成事,避免主观片面,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达到加深理解、增进共识、推动工作的目的。

二是把握好当前主题。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说“政协委员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这里讲的“对”,就是指较高质量的建议。政协委员建言献策,重在参与,贵在质量。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人才济济,精英荟萃。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多渠道选题,把政协委员各自专业优势有效融入到履职建言之中;要坚持实际工作需要为导向,紧紧围绕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之困、改革急需、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选好题;要把握好时代发展主题,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深入一线充分调查研究,找准真问题,摸清真情况,提出有见地、可操作的建议。

三是把握好时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政协委员履职应该是长期的,没有“休耕期”的,其建的“言”、献的“策”,都是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沉淀。作为政协委员,要牢记委员职责,用心观察社情民意,密切关注重大问题,不断讨论、研究、协商社会问题、经济话题以及民生事项。切实做到平时履职,及时建言,适时献策,做到与决策时机合拍,说的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则建言效果就会更突出。

四、“能议政”是提高协商议政质量的重点

“能议政”,即有能力和水平进行议政,主要在于能够议在关键处、议在需要时、议在点子上,确保实用实效。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的主体,政协参政议政的质量高低,作用大小和工作的成效以及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委员素质和参政水平。如何提高,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组织推荐把好关卡。政协委员的身份来自组织的信任,要提高协商议政主体的素质和能力,须完善委员推选制度。建议各界在推荐政协委员时附设若干限制条件,同时适当引入竞争因素,把组织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既要注重代表性,又要确保素质优良,能有效履行职责。要探索委员在界别内选举产生的办法,确保把那些信念坚定、有代表性、责任感强、作风过硬、有协商议政能力的人士吸纳到政协队伍中来。

二是能力建设不断强化。政协委员协商建言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协协商议政质量。政协委员履职,主要是提供较高层次的、指导性的建议、意见和策略,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没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是难以胜任的。政协委员,尤其是基层政协,要针对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利用组织内部现有资源或者外出学习、考察、调研等活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知识素养,不断开拓视野。同时,通过界别渠道开辟更多的社会活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三是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政协委员管理机制,能够激发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克服惰性,保持活力。完善定期考核机制,建立政协委员述职制度,开展委员民主评议活动,利用综合考评体系,对委员履职实绩进行登记和公示,增强政协委员履职的自觉性。完善激励机制,采取评选优秀提案、优秀调研报告、优秀社情民意信息,以及优秀政协委员等评比形式,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政协委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争先创优。建立界内退出机制,对于经常不参加会议活动、视察调研的不作为委员,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警告的要警告;对于严重违反政协章程或考评不及格、发挥作用较弱的委员予以劝退,及时更换血液,从而鞭策委员珍惜荣誉,履职尽责。


     作者:梁 娟 贺州市科协副主席、市政协委员 

        袁启忠 贺州市科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