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协组织作用 做好新的社会阶层工作的思考

来源:贺州政协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9日 浏览次数:1,65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 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其次,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队伍进一步扩大,呈现出快速发展和日趋活跃的态势。截止2017年1月,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总体规模约为7200万人。其中党外人士占比为95.5%,约6900万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各群体规模分别为: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约4800万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约1400万人;自由职业人员约1100万人;新媒体从业人员约1000万人。[1]新的社会阶层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政治领域,而且还包括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不仅联系着社会各个阶层,而且有的还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有广泛的联系。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发挥政协组织作用,与统战部门联合做好新的社会阶层工作,是亟需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大政治课题,关系着中国共产党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社会各个阶层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新的社会阶层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结构转型,推动政治民主化、法治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新的社会阶层分布在社会各领域,他们掌握着企业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专门知识,或凭借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并获取报酬;有专业机构从业人员和新媒体人士,以及从事投融资、技术研发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在一些高科技、专业化、创新性的领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社会结构形式,由于工人阶级以及农民阶级的内部分化,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社会结构的底层开始缩小,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壮大了中间阶层,整个社会结构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协调关系、服务大局的优势和作用,广泛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一)通过各级政协的各界别委员,特别是体制外委员,通过他们密切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了解和掌握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变化,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专题调研和专门走访等方式,倾听意见,畅通渠道,反映他们的呼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鼓励和帮助他们发展事业,努力为新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环境,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为推进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贡献积极力量。 
  (二)通过政协这个平台,与统战部联手,把思想教育引导作为团结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根本任务,把政治理论学习融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职业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之中,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通过开展国情考察、实地调研、社会服务等活动,引导新阶层人士客观理性地认识基本国情和社会问题。从而不断增进和凝聚政治共识,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的生活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要在切实加强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上,以教育引导为主线,以培养使用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为依托,以健全制度为支撑,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使他们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和积极推动力量。
  (一)要健全新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的领导机制
  1.形成党政群团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首先,应加大力度推进工作机构建设,尽量实现省甚至市的全覆盖。建立多部门参与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席会议制度,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纳入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中。
  2.强化政治引领,加大政治安排,引导有序政治参与。建议在专门研究其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在各级政协中设置“新的社会阶层”界别,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
  3.分类施策,发挥群体优势,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利用专业优势,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智力资源辐射到多个领域,将专业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二)推进新社会阶层规范化、有序化和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为拓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关心社会、心系全局的活动空间。
  1.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吸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与,用好政协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交流平台,建立联系渠道,创造对话机会,扩大他们的视野,活跃参政思维,提高对是非的分辨和判断能力,鼓励支持他们正面发声。加强对“自媒体”的正面引导,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各级政协领导联谊交友的范围,加强联系,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及时了解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发展变化,畅通新社会阶层人士反映问题、表达意见的渠道,切实维护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好新社会阶层的民生问题。积极鼓励和帮助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各方面力量支持他们的事业发展,进而促进产业发展。
  3.加强新的社会阶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性人士,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团结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供人才保障,更好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努力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通过与统战部门的协调沟通联系,实现党政部门与社团组织的良性互动和密切合作,形成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合力,最大限度地把新阶层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调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大程度地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责任,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
 
 
                  (作者系民盟贺州市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