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建设的思考

来源:贺州政协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9日 浏览次数:3,75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增强履职本领,着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新时代对政协履职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做到既“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又“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既政治过硬,也本领高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才能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本人将以昭平县政协工作情况为例,研究如何从提升政协委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几方面来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
  一、昭平县政协委员履职的基本情况
  昭平县政协自2016年换届以来,共设置21个界别, 160名委员。
  (一)聚焦党政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围绕昭平县委、政府全面推进“三大攻坚行动”、加快构筑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增进民生福祉等重要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委员视察、调研活动,摸实情、谋实招、求实效,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建言。组织开展了加快茶产业发展、加大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建设等重点课题的调研视察活动,组织委员深入协商讨论,提交专题报告6篇,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建议40多条,有力助推了我县茶产业、工业园区、特色旅游等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步伐。
  (二)紧扣服务改善民生献计出力。围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咨政建言。“加快县城桂江“一江两岸”景观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建立完善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机制”等意见建议得到了党政部门的采纳和落实。同时,通过提交委员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助推了市政设施提级改造、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加快养老体系建设、加大城区交通秩序整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民生问题的解决。
  (三)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思想,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找准位置、展现作为。按照县委部署要求,县政协党组班子成员共挂点联系6个贫困村,截止2017年底,共有2个贫困村151户618人实现了脱贫摘帽的目标。五将镇庆安村是县政协机关联系的2018年计划脱贫摘帽村,对照指标要求,存在着“住房保障指标完成压力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等诸多问题。县政协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和现场办公会,亲自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同时,抽派5名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经验丰富的机关党员干部驻村协助开展相关工作。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集中攻坚,该村扭转了被动落后局面。由于帮扶工作成效明显,县政协机关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县2018年脱贫摘帽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同时,委员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据统计,全县共有故乡茶业、金海乐器、万山药业、华泰药业等11家委员企业,优先安排了3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发展中草药、茶叶、水果等产业基地3000多亩,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发展。
  (四)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围绕我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贺巴高速公路(昭平段)建设、县城市政基础设施提级改造等开展了视察监督活动,提出意见建议并反馈给党政部门,推动了相关工作开展。从已审查立案的委员提案中遴选出加快推进我县产业扶贫发展步伐、加强县城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大力改善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等5件民主监督性提案,由县政协领导领衔开展调研、视察、协商督办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办理成效。并以点带面推动了县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审查立案的38件提案得到较好办理落实。
  二、履职中存在的困难
  (一)界别特色彰显不够。界别活动组织化程度不高,以单独界别为单位组织的参政议政活动还较少;界别在政协发挥作用的渠道不畅,日常交流研讨的机会不多;界别委员与本界别的群众主动联系不多、情况掌握不透,不能及时准确反映本界别群众的意愿与诉求。
  (二)委员作用发挥不足。一些委员对政协的性质地位认识不够,对委员的职责作用不够明确,缺乏履职的主动性;委员管理与服务制度机制不健全,缺乏对政协委员履职的刚性制约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委员搭建视野宽阔、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知情明政平台不够,致使委员在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等经常性工作中处于被动。
  (三)委员参与活动程度不够。目前,我县委员多是兼职,有的委员身兼数职,在单位也是骨干,事务繁多,在委员的岗位上难以投入太多的精力与时间。除全委会是每个委员必须参与,在参与度上有所保证外,平时的议政调研等日常履职活动,有的委员要优先安排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决定是否参加,参与度不好保证。有的只热衷本职工作,没有在政协组织的工作上投入过多精力。
  三、如何加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建设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政协党的建设,把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统领政协工作的总纲,通过举办委员培训班、专题研讨、集中学习、上专题党课等形式,组织引导政协委员中的中共党员和机关党员干部认真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修养锤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增强“四个认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协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向前发展。
  (二)突出政协委员主体,提升履职内生力。一是提升能力。委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是影响履职能力的两大因素,要重视委员学习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委员定期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机制。二是增强活力。充分利用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学习研讨、参观考察等活动,多为委员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活动中增进了解、互学互鉴;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政协微信群、QQ群、网上论坛等联络平台,积极为委员搭建方便快捷、交流互动的多元履职平台,让政协工作有声有色、活力无限,提高履职积极性。三是激发动力。每年都将委员履职情况反馈委员所在单位,加大争先评优力度,创新政协委员评优方式,探索将委员履职评价与所在单位年终评比挂钩,对履职积极、贡献突出的建议所在单位表彰,为委员履职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促进委员建言转化。对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通过建立履职成果落实情况反馈制度、提案多层联动督办机制等制度,加强对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跟踪督办,确保建议落地、策尽其用。
  (三)提高联系群众能力,增强界别代表性。要站稳人民立场,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接地气、受教育,充分运用提案、建议案、调研视察、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化解矛盾,凝聚民心民智。要建立充分表达界别利益诉求的平台,政协会议按照界别进行编组讨论,适时组织界别联组讨论。协商活动、大会发言、调研视察等,有计划地安排委员以界别身份发言,增加界别集体提案、信息比重。要关注社会困难群体,政协委员不仅要为自己所在界别代言,也要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体的合法利益。
  (四)健全政协基层网络,提升履职感染力。一是创建“延伸”平台,成立乡镇政协委员工作联络室,制定《乡镇政协联络室管理办法》,加强与乡镇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联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同时负责组织本乡镇(街道)政协委员按时出席县政协组织召开的相关会议,参加县政协组织的相关活动;组织本乡镇(街道)政协委员按时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和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视察、调研或参观、考察活动等。二是在社区建立委员工作室、民情议事厅等履职平台,组织委员定时开展“坐诊”服务,与群众面对面协商互动,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社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
 
 
                      (作者系昭平县政协机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