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是政协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讲话“坚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履职能力,是水平提升、作用发挥的基本功;推进政协履职能力建设,是有效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用的重要举措。如何正确履职?是每一位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政协履职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讲规矩、重品行。求真务实,改革发展,要有新思维,新理念,如何加强基层履职能力建设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改进委员的产生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要高度重视政协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委员产生机制,真正把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吸收到委员队伍中来。”委员是政协的主人,也是政协工作的主体,要把好委员产生关,要切实改进委员的产生机制。
(一)认真按照章程规定,深刻领会推荐提名“经相关程序后”,由同级政协“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在本界别中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委员。
(二)常委会协商决定委员。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坚持界别提名、统战部门+组织部门协商,尤为重要的是要真正尊重和服从政协常委会的协商决定;力戒“统战安人,政协用人”的单向协商,唯才是举,唯才任用。
(三)科学突出委员的代表性。坚持“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原则, 坚持“代表性”,既突出界别领军人物的代表性,又注重界别专业领域的代表性,更发挥卓越议政水平的代表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将新社会阶层、农民工等代表人士协商进委员;力戒领导长官意志的官僚推荐委员,委员队伍出现“官员+老板”,“写提案找枪手”“反映社情民意成为官情官意”的“挂名委员”。
(四)创新协商推荐委员机制。坚持在界别广泛提名,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坚持透明协商,试水毛遂自荐、公开演讲、民主竞选等创新协商推荐;力戒领导个人意志,“许愿”“贿赂”“情绪”“平衡”“照顾”等暗箱操作、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假协商。
委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履职能力的高低,所以改进委员的产生机制,让好的人才进入到委员的队伍里,这样,才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珍惜自身荣誉,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本职工作中建功立业,在界别群众中传播正能量,切实发挥好委员的代表作用。
二、切实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
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政协的履职实效。作为基层政协要尊重委员的主体地位,严肃认真对待委员反映的问题,并及时跟踪落实,最大限度地唤起委员履职热情。
(一)要畅通知情明政渠道,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情况通报,加强与相关对口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并在调研视察、参观考察、小组活动中尽可能多地让委员参与,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委员履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案,而深入的调研是政协委员写提案、提建议的基础。在撰写提案时,要精心选题,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特别是短板问题,突出新发展理念落实中的重要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察实情、讲实话、谋实策。
(二)委员高质量的提案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立足地方实际,整合资源,以委员为主体、吸收有关专家学者参加,形成专业结构优化、研究能力互补的调研队伍。要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和研究问题,如实反映情况,坦诚提出建议。要深入一线,扑下身子沉到基层,选好样本“解剖麻雀”,抓住关键环节,深度调研、集中攻关,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真正把问题找准、把原因理清、把建议提实。切实把加快发展进程作为政治协商的首要任务,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环节,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参政议政的必由之路,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三)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规范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委员履职的内容要求、组织领导、考核表彰进行全面规范,让委员认识到委员是地位,是荣誉,更是责任。每年都对委员从参加政协活动、撰写提案、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并从高到低排出名次,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从而激励委员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理念。
(四)要加强宣传报道,利用报刊、媒体、网络等宣传工具,及时总结交流委员履职尽责的好经验,宣传委员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增强委员的主体意识和自身荣誉感。
三、切实发挥好专委会的基础作用
基层的政协加强履职建设,专委会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政协专门委员会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
(一)政协工作只有围绕党政中心、立足发展大局,才能与时俱进、大有作为。作为基层政协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活动,把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在围绕中心中定位,在服务大局中尽责。始终按照“党委思什么,政协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协帮什么”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党委、政府的工作方针作为政协的工作指向,把党委、政府的目标任务作为政协的工作定位,真正把维护核心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政协履职的各个方面,使人民政协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作为基层政协要大力推进专委会制度化建设,完善会议活动、委员联系、调研视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专委会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内部学习制度,既要学习政协工作相关知识,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还要突出“专”字,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三)建立联系服务机制,对外处理好与党政对口部门、所联系的界别、上下级专委会的关系,争取支持和配合,对内处理好与常委会、主席会议及其他科室的关系,注重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委员履职提供方便。
(四)创新工作思路,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完善制订《专委会组织通则》、《定期走访委员制度》、《调研视察工作程序》等相关制度,积极探索协商、调研、视察等活动的方式方法,认真总结新形势下专委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并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不断提高专委会工作水平。
四、切实发挥好界别的纽带作用
界别是人民政协的组织基础,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作为基层政协要建立和完善界别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运行机制,从活动内容、主要形式、保障服务等方面规范界别工作,并以专委会联系界别、界别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的形式,广泛凝聚各界别智慧和力量,调动参政议政积极性。
(一)以政协例会为平台,支持各界别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协商讨论,如在政协全体会议上安排以界别为单位分组讨论,让委员以本界别的名义发表意见、表达诉求。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通过调研、视察为载体,把各界别的优势和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能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整体合力。
(二)以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为手段,鼓励委员通过界别渠道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反映本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基层政协以界别为基础把委员划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分包指导,相关委室组织联系,积极开展调研视察、扶贫济困等活动,近期,基层政协委员要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各级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各项重要工作建言献策,这应该是今后几年政协履职主线。
(三)政协委员要以界别为基层,集思广意,把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为自身重要工作之一,近期要围绕“十三五”规划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主动关注产业转型、城镇升级、创新创业、开放合作、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等事关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对口协商。
(四)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调查研究、民主监督时,要选取切口小、接地气的具体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努力形成一批有力度、有分量的调研议政成果,供党委、政府采纳,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五、切实发挥好机关的服务保障能力
政协机关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服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政协整体工作水平。
(一)作为基层政协要建设学习型机关,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提高自己、完善自我,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建设服务型机关,引领机关干部以对党和人民政协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做到不让领导交办的工作在自己手中延误,不让工作职能在自己岗位上削弱,不让工作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脚踏实地地做好每项服务工作。
(二)要建设创新型机关,着眼于提高机关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推进包括学习、目标绩效管理、行政后勤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机关各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定位。
(三)要建设效能型机关,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对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承办委室和具体人员,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严格奖惩制度,调动机关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和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四)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对协商、调研、视察,新闻宣传,所联系活动组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以及科室自身工作情况进行量化,并在年终进行百分制考核,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干与不干、干好干差都一样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圆满完成。
新形势孕育新机遇,新常态应有新作为,基层政协要切实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大力加强基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建设,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平桂区政协办公室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