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聚焦碳酸钙产业,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贺州市碳酸钙资源储量丰富、品位高,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碳酸钙产业是贺州市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强有力推进碳酸钙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距离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瓶颈。市政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准履职,积极引导政协委员和政协参加单位针对碳酸钙产业发展问题深入调研,问诊把脉,提出提案。市政协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委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产业,推动贺州碳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九三学社贺州市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贺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得到市政协的高度重视,被列为2024年重点提案并由市政协主席领衔督办。市政府及市工信、发展改革、科技、人社等有关部门采纳提案意见建议,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推进贺州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推进延链补链,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力打造“中国母粒之都”,大力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广西钙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进科元集团长鸿生物降解母粒项目、云鹰集团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项目等“强链补链延链项目”120项,总投资130亿元的宁波缤纷集团和硕创新科技园等多个重大项目签订框架协议或落地签约,预计2025年全市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产能达300万吨。引进深圳怡亚通,组建“金石银钙”网2.0版,打造全国最大石材碳酸钙交易中心,引进多家公司共同建设贺州市碳酸钙产业互联网平台。贺州市在2023年获得认定国内唯一的碳酸钙领域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上,2024年,贺州市高端石材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认定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夯实碳酸钙产业新质生产力基础。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国家火炬碳酸钙特色产业基地、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0多个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培育了石材碳酸钙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建成智慧矿山5G专网1个,可满足企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目前,所有碳酸钙规上企业全部实现数据上云,3家企业获“智能工厂”认定,1家企业获“数字化车间”认定。注重碳酸钙人才和引进和培养,共认定碳酸钙产业高层次人才72人,柔性引进2名碳酸钙领域专家担任市企业“科技副总”,引进瞿金平院士团队指导企业生产,大幅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贺州学院碳酸钙学院3年来共培养碳酸钙领域应用化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毕业生391人。
三是推进产业生态化,不断提高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积极引进鸿昌大理石等固废利用综合项目,将矿山开采尾矿、工业固废用于生产粉体、建筑骨料、道路基材、水泥等,不断构建完善碳酸钙“一石多吃,吃干用尽”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比如,新引进的北新建材与华润电力合作,以电厂处理贺州市碳酸钙固废生成的副产品为原料,形成“大理石废浆-脱硫石膏-石膏板材”的产业链,每年可消纳电厂脱硫石膏近30万吨,实现了碳酸钙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和能源梯级利用。通过推行阶梯化、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五化模式”和建设绿色、生态、品质、和谐、智慧“五型矿山”创新矿山管理机制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市创建绿色矿山44座,应建尽建率达100%,其中国家级的1座,自治区级的13座。
四是强化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荐和服务指导“利升岗石”等8家企业和“广西贺州旺高工业区商标品牌指导站”等2个商标品牌指导站参与申报“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培育打造科隆粉体、利升岗石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科隆粉体荣获“中国碳酸钙行业重钙十强”称号。着力建设标准体系,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9项,牵头编制团体标准37项,发布地方标准12项。特别是根据行业发展最新进展,积极推进可降解新材料产业标准制定和修订,截止目前,参与制定的《聚烯烃吹膜填充重质碳酸钙母粒》、《聚烯烃注塑填充碳酸钙母粒》2项团体标准已获立项。不断完善质量管控体系,创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酸钙质检中心,搭建产品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抢占碳酸钙产品质量检测领域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