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朗读 | 委员之声(第四期)
“书香政协 香溢寿城”。今天为您安排的是《为你朗读》特别节目《委员之声》。《委员之声》邀请的是不同界别的委员来朗读感悟至深的篇章,讲述工作经历、抒发内心情感、畅谈履职思悟。今天播出第四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贺州市政协委员、贺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玲。 嘉宾 贺州市政协委员 贺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玲 周玲 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周玲,来自贺州市人民检察院。很高兴很高兴能在电波中与大家分享我喜爱的篇章、分享我工作和履职的感悟。 主持人 贺州市政协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向广大政协委员提出的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要求,开展了“书香政协 香溢寿城”委员读书实践活动,您怎么看待这样的活动? 周玲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精神的世界;读书可以拓展知识,读书可以陶冶高尚情操。培根先生说:“知识就是力量”。确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智慧,在书中找寻力量。无论对于我的本职工作还是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多读书,提升内在的素养,才能更好地去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之余,选择一本好书,静静读上一刻,如不辜负用心烹制的美食一样令人赏心,是快意人生一件美事! 主持人 周副检察长,您喜欢读哪方面的书呢? 周玲 这几年,闲暇时也抽空读了一些书。比如小说类《平凡的世界》、《活着》,历史类《聚焦主席台》、 《明朝那些事儿》,时政类《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中国的选择》,法学类《刑法学》、《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政治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毛泽东选集》等等。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种类的书籍,让自己的视野更宽、见识更广。 主持人 读每一本书都应该有收获,您印象深刻的是哪本书? 周玲 有幸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罗翔老师最新的法律随笔集《法治的细节》。打开书籍,在序言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法治的细节(节选) 作者:罗翔 法律在不断进步,法治的细节在不断完善,这种进步与完善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与民众共同实现的。 在追逐法治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灰心和失望,也许还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当你灰心的时候,希望能有一种力量帮你擦去掉落在心中的灰尘,让法治的热情在心中重新燃烧。当你失望的时候,也许正是因为你对法治太过盼望而沮丧。看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在可见的视野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公平和不正义,这让我们对看不见的公平和正义更加充满向往。人总要对焦于某种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别习以为常的平庸与肤浅。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失望看成“矢望”——矢志不渝的“盼望”。因为这种对法治“矢志不渝”的“盼望”,我们可以忍受路途中暂时的灰心和失望。并不是所有的怀疑都导致虚无,很多怀疑是为了更加地确信。 主持人 每个人都有身处低处心生迷茫的时刻,我觉得罗翔老师的话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心,给绝望中的人以希望。 周玲 是的,无论我们身在何地,从事何种职业,有谁不心向美好?又有谁不向往公平正义?让法律变得有温度,让法律实现公平正义,这或许就是我们法律人矢志不渝的“盼望”! 回想起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当时内心还没有太多的法律概念,更多的是对法律的向往和尊敬,觉得从事法律职业,至少可以像父亲一样,能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打击犯罪、匡扶正义,可以尽自己所能让社会环境变得更和谐、百姓生活更安定。我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检察院工作,成为检察队伍中的一员已近二十余载。在从事检察职业的道路上,我学习到了法律知识如何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实现,领悟到了检察官这份职业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检察官这份职业沉甸甸的重量。因为在办案的过程中,我明白自己面对的不再是书本上虚构的案例,而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件;检察官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将直接影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主持人 理想是美好的!尽管您很尽职尽责,从职业的角度出发,希望对当事人“负责”。但是现实会不会如您希望的那样?周副检察长。 周玲 “在追逐法治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灰心和失望,也许还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当你灰心的时候,希望能有一种力量帮你擦去掉落在心中的灰尘,让法治的热情在心中重新燃烧。”这是罗翔老师在书中说到的。在多年的办案路上难免会因为被当事人误解指责而心承委屈,也曾怀疑过自己当初的选择,也对此产生过一丝疑问: 难道为了守住公平和正义最后一道防线,就注定要承受这样的压力和委屈吗?可是,指控犯罪守卫正义永远都是检察人心中一束不灭的光,同时,它也会在你灰心沮丧的时候帮着照亮前行的路,帮着擦去掉落在心中的灰尘。 主持人 在您的办案生涯中,有没有感触特别深的案件? 周玲 记得几年前曾办理过一起诈骗案件。当时公安机关移送审查逮捕认定的犯罪数额达480多万元。因为犯罪嫌疑人不认罪,我依法提讯了他。当犯罪嫌疑人从监仓被提押到审讯室时,我看到这是一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并没有觉得他有别常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以介绍工程、安排陪标公司保证被害人公司中标等名义连续骗取多名被害人将近五百万元! 直至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时,骗取的款项仍去向不明。公安机关移送报捕后,被害人不停地托人来打听能否作出逮捕决定,可犯罪嫌疑人又在讯问中不停申辩是被害人想利用公权力来插手经济纠纷。孰是孰非?捕还是不捕?在短短的七天审查逮捕期限内该如何做出决定?当时的我处于深深的焦虑当中。我想,追求公平正义的渴望,对于当时的我们而言是无比强烈的。“看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此时定罪的证据明显不足,虽然作出不捕决定可能会给被害人带来失望,但我坚信正义会迟到却绝不会缺席!于是,我大胆地作出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也同时向公安机关发出了近三十条的补充侦查意见。果不其然,被害人对我的不捕决定提出了质疑,指责我放纵了犯罪嫌疑人,并托人找到我提出了意见。我一方面耐心地向他们做了法理解释,另一方面及时引导公安机关补充完善证据。几个月后,案件重新报捕,可以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在我作出批准逮捕决定之后,这个案件很快被移送起诉,最终犯罪嫌疑人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在接到判决结果的那一刻,我相信被害人心中对于法治的热情也将重新燃烧起来,而我,也更理解了书中所说的“因为这种对法治“矢志不渝”的“盼望”,我们可以忍受路途中暂时的灰心和失望。并不是所有的怀疑都导致虚无,很多怀疑是为了更加地确信。” 主持人 在读了罗翔老师的书之后,是不是改变了您对“法律”的理解? 周玲 罗翔老师说,“法治的细节,其实就是在每一个个案中的一些思考。每一个个案都是为了促进普遍的正义,批评的目的不是解构而是建构。法律并不完美,但它依然是在追求公平和正义。” 主持人 都说“读书使人进步”,“书,是人类心灵的灯塔”,书籍,让我们更了解这个世界,也更能洞悉世事。周副检察长,你觉得阅读引发的新的思考,对您的履职有什么帮助吗? 周玲 作为一名特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近段时间我跟随市政协调研考察团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经验做法,很受启发。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法治保障。“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基层法治化建设。在法律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思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该如何以法律服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我作为市政协委员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办案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分析,我发现农村一直是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农村群众法治意识淡薄、普法宣传实效性不足、农村法律服务不到位、基层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下一步我会进一步开展调研,希望能在乡村法治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提出好的政协提案。 主持人 也希望您的提案能为广大的农村基层群众带来更好的法律保护。好,在节目的最后,您还有什么跟我们的听众朋友们说的吗? 周玲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这是我第一次踏入检察院大门时记下的八字箴言,至今未敢忘却。最后,借用一位法律人的就职演说以自勉:“我希望,当我的职业生涯结事的时候,无论它是明天早晨亦或三十年后,别人都会说我的工作是完美的,为人是诚实的,我为本国的司法体制增了光,我希望对自己的法律知识永不感到满足和懈怠,我希望最重要的案件就是现在正在办理的案件。 主持人 感谢周副检察长做客我们的《为你朗读》,也期待更多界别的政协委员走进我们的《为你朗读》特别节目《委员之声》,分享更多精彩的篇章、畅谈工作感悟,书写委员履职新篇章。同时也带动更多的人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希望运用好读书活动这个载体 组织广大政协委员 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 并努力带动和影响 各界别群众开展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