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积极参政议政 全力助推东融——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彰显人民政协的优势与作用

文章来源:贺州政协 作者:向 云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5日 点击数:1,415 A- 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部署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坚持在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范围内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确保人民政协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对于贺州而言,当前,全力东融、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是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和奋斗方向,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贺州发展最大最好机遇,也是政协彰显优势、发挥作用的重大平台。

一、注重协商资源整合,在破解桂(贺)粤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发展瓶颈过程中积极作为。作为珠江—西江流域两个最大、最重要的省份,桂粤两省区之间一直有着密切合作,特别是近年来,以泛珠三角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为平台,两省区在交通、能源、投资、旅游、环保、劳务以及内贸等领域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初步形成了融合发展格局。然而,在推进粤桂合作过程中,由于利益网、责任网、人缘网错综复杂,加之行政区划的相对独立性、市场经济主体的趋利性与选择的多元性,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建立完善各地市间的协调机制、深化区域合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重点体现在合作机制不稳定。近年我市与肇庆、深圳、广州等地的协调机制多数只是一种非制度性的协调组织机制,且共识达成的合作协议缺乏法律效力,也缺乏跨行政区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此外,这类协议的达成形式是由集体协商而非谈判,因此在牵涉各区域利益时会因分歧太大而无法达成共识。因此,政协要充分发挥协商优势,加强与自治区政协以及大湾区相关城市的沟通协商,呼吁自治区党委、政府建立由两省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地市参加的粤桂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或协调会议机制,定期不定期召集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鼓励桂粤两省区毗邻地市参照省区级层面做法,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或协调会制度,推动不同层面的工作加快落实。同时,建议自治区加强与广东方面的沟通协调,通过两省区共同构建“粤桂合作与发展论坛”和“粤桂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等互动平台,由南宁、柳州、梧州、玉林、贺州、贵港、肇庆、云浮、佛山、广州等市共同主办,轮流承办。桂粤两省区及相关地市可以此为平台,就合作事宜开展沟通协调。此外,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前提下,还可探索建立有利于粤桂区域经济合作的法规制度,如制定《开发与管理法规》、《经济合作条例》等,以区域立法来促进桂粤深度合作。要积极推动粤桂两省区在节能减排、环境监测、污水处理、空气污染治理、生态产业发展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建立健全珠江—西江流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建设珠江—西江生态走廊。比如,在旅游合作方面,可在桂粤黔三省区共同推动三地旅游卡、梧肇两市组建“西江旅游联盟”、广肇清贺桂五市共同签署《打造华南五市山水休闲旅游黄金专线备忘录》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旅游合作规划,统筹开发旅游资源,加大旅游项目投资合作,支持旅游企业跨省区投资发展,积极推进旅游市场互动交流,共同加强旅游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共同推进旅游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无障碍旅游区,推动桂粤旅游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充分调动两省区企业参与桂粤产业合作积极性,在金融、投资准入和工商税收等方面,共同推进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共同营造“无差别”的营商环境和企业公平竞争的氛围,从而激活企业和民间的创造力。在共同搭建平台后,应共同推动企业走向前台,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角,形成企业与政府新的分工关系,使政府间战略合作框架真正落地。桂粤两省区可共同设立企业合作促进会,为桂粤企业的合作与发展搭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利益关系为纽带,充分发挥企业在资源配置、要素流动及利益协调中的主体作用。

二、注重智库资源整合,在推动桂(贺)粤实现高质量跨区域合作过程中积极作为。近年来,从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到东融产业园区,从贵广高铁经济带先行示范区到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我市一直在努力探索粤桂合作的发展路径、平台搭建、产业布局和制度创新,在跨区域合作上取得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我市通过成立贺州市东融产业投资集团、在广深等地建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和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在深圳建立“贺江新产业育成中心”、与肇庆市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深圳大学等高校签订市校合作协议等一系列举措,使桂粤合作不断深化,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然而,全力东融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交通、产业、开放、服务和社会等五大体系,包括规划、交通、产业、人才、服务等“五个东融”,具体可细分为党建东融、科技东融、教育东融、文化东融、工业东融、农业东融、旅游东融、交通东融以及粤桂对口帮扶等多个领域,面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科研攻关难题,涉及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环境保护、航道建设与管理、文化保护、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区域规划等各个方面。如何破解东融过程中的系统问题,需要充分整合两省区智库资源。在这一方面,市社科联作了积极探索与有益实践,近年社科联通过举办“贺江论坛”“东融论坛”等方式,广泛邀请大湾区智库专家,围绕贺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以及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探讨发展对策,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00多项,“贺江论坛”已成为贺州市的“品牌论坛”和凝聚桂粤两省区专家智慧的重要平台。据调查,桂粤两省区拥有广西大学、中山大学等100多所本科院校,还有近120所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是一个人才富集区域。在助推全力东融过程中,政协要充分发挥作用,多方走访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创业的贺州籍政商学等各领域人士,巩固桂粤市企、市校、市院(医院、科研机构)合作成果,努力推动桂粤两省区整合两地相关高校、学术机构以及企业研发部门的智力资源,建立广泛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术信息交流和智力汇集平台,做好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科研攻关,共同培养使用各领域人才。可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参考陕西省西咸新区建设西咸研究院的方式组建粤桂合作研究院,建立经济贸易、城市规划、资源环保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博士后工作站,实现政、产、学、研相融合,为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三、注重“亲情”资源整合,在推动粤港澳贺州籍各领域人士服务家乡发展过程中积极作为。据统计,贺州市现有农村党员共4万多人,其中在粤务工或创业的党员有4000多人,约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0%。为了促进流动党员服务家乡发展,2017年4月,贺州市委组织部印发《贺州市农村外出务工党员发展管理服务“风筝工程”实施方案》(贺组通字〔2017〕30号),围绕“为驻地服务、为家乡争光、为党旗添彩”主题,大力实施“筑强攻坚堡垒·助推脱贫圆梦”大行动,抓好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培育”、党员“创业带富”等五项主体工程,实施“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计划,深入开展“七一红色购物季”,引导广大流动党员以实践锤炼党性,用实绩擦亮党旗,做一名合格党员,为家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取得了积极成效。因此建议:一是尽快摸清家底,及时建好粤港澳大湾区贺州籍流动党员、贺州商会企业家、统一战线各领域人士数据库。各级政协要协助统战部门、组织部门人才口、人社部门劳动就业口等相关部门机构加强统筹,充分发挥驻穗办、驻京办、驻邕办、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流动党支部、广深招才引智工作站以及大湾区相关城市贺州商会的联络作用,系统梳理我市在大湾区的流动党员、有影响力的成功经商人士、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创业人员等人群的相关信息,进行建档立卡,建立数据库,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联络机制,加强沟通和联系,注重引导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协调能力或工作经验,为贺州全力东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贺州商会作用。各级政协要积极宣传《贺州市委托招商暂行办法》,以工商联和商会为依托,充分发挥深圳市广西商会、贺州市广东商会、贺州福建商会等在粤在贺商会作用,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的贺州籍企业家或福建籍在贺企业家建立广泛联系,促成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合作,共同构建系列产业社会化招商平台。深入大湾区相关城市广泛开展调研考察,吸纳符合国家政策、发展前景好、信誉度高的贺州籍企业家开办的企业为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建立贺州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和新阶层人士信息库,设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活动阵地,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贺州民营企业家联谊会,指导组建异地商会和行业商会。同时,通过建立各类商会社团组织,有效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完善项目招商引资网络,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三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各领域人士作用。统一战线的根本职能和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因此,各级政协委员要会同统战部门在市委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广泛团结和引导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地开展对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谊工作,在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学术交流和合作,引进项目、外资、技术、设备和人才上贡献更大力量,推动我市加快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作者:贺州市社科联主席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X
贺州政协
微信公众号
贺州政协
委员履职通APP
X
贺州纪检监察
信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