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心中有人民 政协有作为

文章来源:贺州政协 作者:唐洪斌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9日 点击数:2,007 A- A+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

  所谓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一切工作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根本遵循,也是人民政协工作始终充满活力的动力所在。众所周知,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社会各界群众的重要组织。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更是人民政协的生命线。政协工作实质是就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如果脱离人民群众,人民政协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背离“以人民为中心”,政协工作就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群众路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指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推进协商民主建设

  协商民主是人民主体地位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丰富民主形式、疏通民意反映渠道、搭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平台,才能把各方智慧通过政治协商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才能把党委政府决策通过政治协商转化为各界群众共识;才能把协商成果妥善转化为推动党委政府决策和工作部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发挥政协职能优势

  人民政协具有联系广泛、协调关系、凝聚力量的优势。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紧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献策,人民政协才能更有建树;只有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建言,人民政协才能更有前途。“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政协的三大职能,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重要标志,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参与国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在现阶段,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进一步发挥好政协的职能优势,“揽八方之俊杰,集各界之精英”,汇聚正能量,画出同心圆,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增强政协履职实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深人进行调查研究,努力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政协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心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行职能的方法,深入基层寻答案,深入群众找对策,才能使建言献 策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

  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要求

  人民政协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准确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

  要真正依靠群众、主动联系群众,通过制度安排有序吸纳群众参与到政协的履职中来。在政协调研视察、会议协商、民主监督等活动中,都要真诚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把人民群众的智慧转化为人民政协履职建言的宝贵财富,把人民的意见建议带到党委政府的决策中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四权,从而更好地把人民的主体地位,特别是民主权利落实在各项工作中,为人民政协履职注入不竭动力。

要主动关注和回应人民群众的急切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当前,我们要深刻分析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下,人民群众需求所发生的变化,捕捉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渴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握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时代需求。通过开展调研、视察等形式,协助党委政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二)要积极提供和搭建协商监督的广阔平台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人民政协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民主优势,搭建协商监督平台,提高协商监督的广泛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广开言路,认真采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通过提案、社情民意、建议案等多种形式,反映给党委政府,作为决策依据; 另一方面增进共识,协商议题选择要充分尊重社会各界的意见,协商成果转化要吸纳具有代表性的界别委员或群众参加监督,以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三)要努力形成和完善为民建言的长效机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是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就需要把政协工作中聚焦民生关切、破解民生领域难题、反映群众意愿,增进民生福社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认真研究总结,使之形成长效机制。

确保以人民为中心落到政协工作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应该来自人民,都应该为人民利益制定和实施”。人民政协只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履职全过程,才能永葆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才能创造人民政协事业新的辉煌。政协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关键是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四)将民生关切作为政协工作的核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而应突出问题导向、回应民生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的着力点,抓住民生领域重要问题资政建言,协助党和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社,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因此,要充分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深刻道理,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政协工作开展的核心,将维护和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聚焦民生关切,将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环境等问题作为选题重点,纳入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和常委会工作要点,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优势,不断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

  (五)将广集民意作为协商民主的根本

  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人民政协要进一步拓宽协商载体和平台,创新协商形式,利用网络、“两微一端”等平台,畅通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反映通道,收集吸纳来自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和意见,注重了解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看法,积极向党委政府传递真实的声音,真正使社会各群体中个别、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 都能通过协商渠道得到系统、综合的反映;真正使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见都能在政协的平台上表达出来、反映上去;真正利用协商渠道,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形成共识的工作,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

  (六)将问计于民作为提质增效的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广大人民群众富有极大的政治热情、创新精神,是智慧的沃土、思路的摇篮。只有像尊重师长一样尊重广大人民群众,虚心讨教群众,问计于民,求智于民,做到“以真情换真话,以实在换实招,以良心换良策”, 才能实现与群众良性互动;只有坚持把基层当课堂,拜群众为老师,才能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从基层和老百姓那里取得“真经”, 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钥匙。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人基层、深人群众、依靠群众,到群众中寻找对策,在实践中发现答案。要精心组织调研视察活动,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采取“重要课题” 同题调研、“专项议题”重点调研 的方法,展开调研视察,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人民群众,认真听取和收集来自人民群众中全方位、多角度的意见,真正吃透基层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形成事实清、分析透、道理深、观点新、意见可行的调研视察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七)将保障民利作为民主监督的重点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广泛的代表性、严密的组织性、相对的独立性、较高的客观性等特点和优势,可通过提案、视察、反映社情民意、特邀监督等活动,来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改进意见。要充分运用民主监督这个维护群众利益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从履行政协职能出发,发挥应有作用,组织开展视察监督,防止因决策和执行不当而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为使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能够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而开展好民主监督活动。

  (八)将人民评判作为衡量工作的标杆

  政协履职的效果好不好,工作有没有成效,有多大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而是要由群众来评判。要将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的标杆,从人民群众的评判中,看到工作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作为人民政协,既要听取表扬、肯定的意见,又要听取批评、指责的声音。以群众的期望为标杆,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开展政协工作,努力办好人民群众希望办好的事,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政协答卷,完成好“履职报告”。

 

 

                      (作者系贺州市工商联干部)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X
贺州政协
微信公众号
贺州政协
委员履职通APP
X
贺州纪检监察
信访举报